E-mail:sun@17toushi.com
服务热线:+13951786303(孙生)

中共南京市委机关刊物《金陵瞭望》画报专题采访投石智能孙峰峰

日期:2025-04-16 浏览:
内容来源:《金陵瞭望》画报

       作为江苏城市画报第一刊和南京城市文化风景线,《金陵瞭望》系中共南京市委机关刊物,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思想理论宣传和新闻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之一。《金陵瞭望》画报于2025年02/03月刊登了记者黄晓静采访投石智能公司董事长孙峰峰的专题报道,题为《开启数字与古典艺术融合之旅——对话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峰峰》,以下是杂志采访全文分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模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目前,南京已汇聚了近5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玄武区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代表之一。近期,投石科技AI绘画大模型正式发布,能够高效生成特定风格的绘画作品,实现了数字科技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掀起新一轮数字文旅发展热潮。

       面对基于明代画家沈周的创作风格生成的一幅山水图《笑傲江湖》,当你随手画一艘小船,经过扫描仪识别后,小船竟“驶”入画中,与画家“共创”的AI画作就此完成。这是记者在南京投石光影艺术馆所看到的。传统艺术和AI如何碰撞出火花?本刊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峰峰。

Q 记者:目前AI技术在艺术方面的创新及应用上有哪些趋势?

A 孙峰峰:当下,DeepSeek的深度学习能力和多模态处理技术,不仅拓宽了艺术创作的边界,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达工具和创作灵感。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创作的应用研究已经呈现出“人机共创体”“众生共创”等趋势。 

数字内容生产包括:三维建模、三维动画,以AIGC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数字人等。过去数字内容为电影制作、游戏设计以及虚拟文旅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比如我们做过的广州塔新春AR灯光秀、山西大同城墙国际光影大赛等。现在算法与艺术的结合,让艺术家创造出更独特的艺术作品。如德基艺术博物馆曾推出公共艺术展览项目“记忆的转化之力”,通过收集人类脑电波运动变化,共同体悟人类脑海思想“运动”之美。从用户生成内容到专业生成内容,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我们看到了内容创作的变革与进步。

Q 记者:作为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石智能坚持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目前企业主营的研发产品是什么?

A 孙峰峰:基于投石气韵再生AI绘画大模型,公司研发了包括投石Painting、投石气韵再生AI绘画软件、投石AIGC拍照机等多款AI产品。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之一的投石“气韵再生”AI绘画生成算法通过了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并将落地展览。气韵再生AI绘画模型是集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意于一体的成果,是人工智能绘画模型,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和AI技术,构建大规模数据库,包括黄公望、沈周、仇英等古代书画大师们的经典作品。

AI实现了艺术平权和科技平权,让传统创作和展览展示迎来全新的机会,我们希望深度解析和挖掘中国山水美学及江南文化,开发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生成算法,以数字艺术家模型生成的图像为基础素材,将传统艺术作品进行沉浸、互动、生成等新媒体艺术技术的创新开发,塑造崭新的审美场景。

Q 记者:在一次研讨分享中,您提到的AI美育涵盖哪些内容?“重塑艺术故事”的意义又是什么?

A 孙峰峰:AI美育是南京大学美育通识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来自不同院系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人工智能工程师的指导下,深度解析和挖掘中国山水美学、江南文化的内涵,通过训练AI模型,在数字屏幕上再现沈周、黄公望等中国传统山水画大师的笔触、线条、结构。美育已经拓展到虚拟现实、交互艺术等新型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沉浸式的审美体验。

人工智能绘画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的艺术创作方式。比如AI通过虚拟创新,填补“中国画海景”“印象派东方写生”在艺术史上的空白;AI让我们可以“借用”中西方伟大思想家、艺术家们的头脑和创作能力去创作更多文艺作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我想这就是“重塑艺术故事”的意义。举例说,运用训练的AI金农模型和AI莫奈模型,转绘周敦颐《爱莲说》等古代描述荷花的名句;让“AI王翚”和“AI塞尚”再现古代宁波海上贸易图;AI画作《留法印象》描绘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留法艺术家们的艺术交流场景等等。

Q 记者:投石科技在AI艺术创作应用的商业化方面有不少探索,目前市场反响如何?

A 孙峰峰:企业从美育+文旅体验的角度,提出了 AI艺术创作的产品开发模式,将生成作品融入艺术策展及新媒体,形成商业的交互。这条商业路径可以应用于城市文旅资源的故事拓展,也能用于研学、内容创作、商业展览、文创开发等商业活动。

目前投石智能产品的应用场景包括教育、设计、艺术创作领域,在文旅景区、主题乐园、城市地标光影秀、博物馆数字展厅等场景落地。比如,巨型全息球幕先后落地广州塔、河北金山岭长城、大同古城等场景,投放全息舞台表演+文旅定制的故事片,让文旅产业从“看景观”到“入情景”,满足了年轻群体的需求。AI梵高写真馆落地紫金山天文台博物馆、紫金山昆虫博物馆,游客可以实时生成“印象派”打卡照,增加了生动的文旅体验。此外,企业还向中小学及高校提供AI美育课件,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落地。

  

Q 记者:AI技术在艺术、传统文化、文博展馆等方面大有可为,当前南京的市场预期怎样?

A 孙峰峰:今年南京将发布1000个优化营商环境应用场景,我觉得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为企业提供和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机会,让企业留下来、有事干。目前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都在聚焦如何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气韵再生”AI绘画模型算法将陆续在南京、宁波、南通等地开展应用,是集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意于一体的成果,这将改变数字艺术产业、数字内容生产的模式和效率,引导和教育用户亲身实践AI算法,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创作美学作品,达到人工智能美育的目的。

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国内垂直大模型产业商业化运用将会进一步拓展,面对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形成的数字艺术产业,投石智能看好AI大模型和人机交互等新技术赋能文旅的广阔前景。未来,公司将继续利用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应用优势,“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新媒体艺术”为各行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持续为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和促进中西文明互鉴开辟新的路径。

关于《金陵瞭望》

     《金陵瞭望》系中共南京市委机关刊物,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思想理论宣传和新闻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之一。杂志全面覆盖省、市、区、街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各大企事业单位、财经界、金融界、企业界、文化界、高等院校等领导干部和管理者,以及各类社会有影响人群。

       杂志社通过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已经从传统党刊升级为集时政焦点、文化名片、创意设计、展览展示为一体的新型党刊传播机构。杂志办刊质量、社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城市党刊和城市宣传期刊中均跃居第一位。

 

 
南京投石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17TOUSHI
地址:南京玄武区蒋王庙4号 玄武骥谷产业园(投石科技楼);
电话:025-85497011 ;  传真:025-85497011     E-mail:sun@17toushi.com QQ:668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