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
日期:2023-09-01 浏览:
2023年8月31日,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理事长谢建明、秘书长郑静,文旅部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明、综管部副主任李蕊,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调研员王庆华,新华网江苏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刘正,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杰,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张玉英,南京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姜雷,南通市文化馆党委书记朱志强,南京文化娱乐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凤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博导、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兼壁画艺委会主任李向伟,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祁林,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峰峰,江南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新华文投总经理管云林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魏砚雨副主任主持。
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
公共艺术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孙峰峰董事长作“产业与技术创新”主题发言
会议结束,与会者参观了由投石智能与南京大学合作打造的AI美育与产业创新项目——《AI与中华美学气韵再生——南京大学新媒体美育创新实践展》。这是继今年7月在俄罗斯叶卡特琳娜堡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俄罗斯文化博览会上展出后,在国内的第一场展览。南京站5号结束后,九月份还将陆续开始北京站和苏州站的展出。
现场工作人员给各位嘉宾介绍审美书页、气韵再生、丹青墨语、屏借山水、笑傲江湖和指尖灵犀等展品,让与会者尽情体验了AI技术注入中国古典艺术的全新活力。
2023年春季学期,南京大学美育建设工程之“视觉人文”“媒介人文”“文学人文”等课程联合启动了主题为“AI与中华美学气韵再生”的美育创新实践项目。来自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环境学院、艺术学院、社会学院的诸位同学在艺术学院专业教师以及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师的联合指导下,经过“中国传统美学知识体系梳理——人工智能软件技能培训——创意主题孵化——艺术品生成”等学习、创作环节,成功提炼了若干让人工智能足以生成有效的中华传统艺术的“咒语”(Prompt),进而在数字屏幕上再现了沈周、黄公望、仇英等中国传统山水画大师的笔触、线条、结构乃至满满的艺术气韵。这些作品经由同学们的延伸创意,形成了沉浸空间、数字长卷、互动装置等一系列新媒体艺术作品。
本次展览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应用,深究其在传统艺术创作中的创新性与可能性,发掘人工智能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文化精髓相互融合的独特魅力。基于以上考量,本次展览将通过新媒体交互技术对AI生成的山水绘画作品进行再加工,以展示此次美育教学的思路、过程与结果,探讨人工智能在中国传统艺术教学中的价值。
此次会议是新一届公共艺术委员会首次组织召开的会议,也是一次振奋人心的会议。公共艺术委员会将以全新的阵容,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助推和倡导公共艺术的发展。我们诚挚地欢迎业内同仁们加入公共艺术委员会,让我们一起为公共艺术的未来与发展尽心竭力,共筑辉煌!
作为行业领先的数字艺术技术研发者,投石智能与全国众多高校通过训练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团体标准建设、横向课题、纵向课题、科技副总、项目孵化等多形式,建立起了紧密的产教融合体系,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为教育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此次参与项目的工程师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其中有公共艺术装置专业的海归博士、也有多年从事人机交互产品设计的高级工程师。他们从早期对美育课程的同学进行人工智能软件操作的教学,到后期利用行业经验指导同学制作基于美育课程成果再加工的人机交互产品,为美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次展览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应用,深究其在传统艺术创作中的创新性与可能性,发掘人工智能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文化精髓相互融合的独特魅力。基于以上考量,本次展览将通过新媒体交互技术对AI生成的山水绘画作品进行再加工,以展示此次美育教学的思路、过程与结果,探讨人工智能在中国传统艺术教学中的价值。
此次会议是新一届公共艺术委员会首次组织召开的会议,也是一次振奋人心的会议。公共艺术委员会将以全新的阵容,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助推和倡导公共艺术的发展。我们诚挚地欢迎业内同仁们加入公共艺术委员会,让我们一起为公共艺术的未来与发展尽心竭力,共筑辉煌!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作为行业领先的数字艺术技术研发者,投石智能与全国众多高校通过训练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团体标准建设、横向课题、纵向课题、科技副总、项目孵化等多形式,建立起了紧密的产教融合体系,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为教育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此次参与项目的工程师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其中有公共艺术装置专业的海归博士、也有多年从事人机交互产品设计的高级工程师。他们从早期对美育课程的同学进行人工智能软件操作的教学,到后期利用行业经验指导同学制作基于美育课程成果再加工的人机交互产品,为美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